公估
公估機構負責對銀錠的純度進行鑒定。在古代,公估局的設置始於唐代中期以前,以後隨著貨幣經濟的發展而逐漸增多。公估局的成立需要得到官方的審核和批準,或者需要得到當地錢業公所的認可,通常情況下,每個地方只設立一個公估局。另一是鑑定重量,以每克為單位,對各衡制進行對比,並根據比較結果確定各衡制所需白銀量。
公估局的核心業務分為兩大部分,首先是所謂的“看稱”,也就是以平碼作為基準,將各種不同的衡制標準轉換為本地普遍接受的衡制標準;第二個方面是觀察銀錠的顏色,這涉及到確定銀兩的實際純度和判斷其真偽。需要經驗豐富的公估人員通過目視和聽聲來評估銀錠的質量,這種方法的準確性與化學分析方法相差無幾。
清朝時期,甘肅的工匠董得魁製作了五兩銀錠
耿愛德在其著作《中國貨幣論》中描述:“當銀錠首次從銀爐中取出時,首先由公估局指派人員進行仔細檢查。首先,根據銀錠的重量,使用墨筆在其表面進行標記。接著,由擅長鑒定的專家使用試金石或根據銀錠的外觀和光澤來判斷其純度。如果純度達到標準或更高,使用時應額外添加升水。儘管這種評估方法簡單且粗糙,但我們都知道它的結果是非常公正和準確的,很少有人在此過程中進行錯誤的判斷。”
清代湖北“宣統二年 十月 鐘祥縣 官錢局”五十兩銀錠一枚
戳驗
戳驗,正如其名,是利用銀錠上的蓋戳來核實銀錠的真偽或其製造過程的真實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雲南的一些牌坊錠上,存在一些用於鑒定的戳記。最初,這些戳記是由一些專門生產銀錠的兼銷鋪自行加蓋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戳記逐漸演變為公估牌坊錠,即從匯號制度轉變為公估制度。這種變化反映了當地對銀進行管理的逐漸加強。這也被視為當時對銀錠進行鑒定的一個準則。
看成色
古錢 銀錠 機制幣
正如前文所述,觀察顏色是公估局的核心任務。在明代,銀錠的成色在早期有花銀、金花銀,而在晚期則有紋銀、雪花銀、細絲、松紋和足紋等多種稱呼。
明代 直隸常州府武進縣 景泰五年 秋糧折銀 五十兩銀錠重1980.7克,通長146毫米,通寬94毫米,通高55毫米。
金花銀不只是折糧銀的同義詞,它同時也代表了銀色,從其字面解釋來看,它應當是一種品質上乘的白銀。花銀的純度通常在99.3%到99.7%之間,而“金”這個詞是取自宋代金漆花銀中的“金”字。銀在古代有多種顏色,金花銀則是金銀中最美麗、最負盛名的一種。根據《居家必用本寶貨辨偽》的描述,金漆花銀的純度高達一百分。在民間,銀器上往往有金色花紋,而在金銀首飾中卻沒有這種圖案。因此,金花銀應當被視為純粹的白銀,以區分那些在民間廣泛使用的花銀。從明代開始,國家徵收賦稅時都會把銀錠作為法定計量單位,並規定了嚴格的標準。通常,與民間使用的銀相比,課銀的純度更高,這也體現了政府在徵稅和納稅方面的權威地位。
明代的金花銀二十五兩,“金花銀”最初的含義是指那些顏色鮮艷並帶有金花裝飾的優質銀兩
花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銀錠中的花銀與金餅和銅幣中的花銀有明顯區別。在宋代,銀鑄上經常被稱為真花銀、花銀或肥花銀,這些銀鑄的純度相對較高,介於99.4%至99.7%,與足銀的純度相當接近。明代花銀由原來的純銀逐漸變為金銀合鑄而成的金質或銅質品,並開始使用白銀來鑄造貨幣。元代所說的花銀,主要指的是足色的銀。清中期以後花銀已經退出歷史舞台,只有紋銀和銅質銀錠被收藏。在明代初期,花銀依然在市場上流通,只是它的顏色從明亮逐漸變得昏暗。花銀與紋銀相比,前者為暗紋而後者則為陽紋。寧波曾經挖掘出十幾塊刻有“花銀”字樣的葫蘆印戳記銀錠,這些銀錠具有束腰的形狀,兩端稍微高出,是元末明初時期的產物。在明代晚期,花銀開始逐步從市場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流通了將近400年的紋銀。
四川海防的十一年工匠恒泰,其尺寸為長6.3公分、寬5.4公分、高2.7公分,總重量為362克
從顏色的純度來看,紋銀和花銀並無差異,它們都與足色相似。在唐代以前的銀錠裡,只有銀片而無紋絲,因此人們就把它叫銀條或銀板。到了明代中期,紋銀的使用已經變得非常普遍,這一點在明代的小說和買地契約中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明代中後期,隨著白銀在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廣泛使用,人們開始對銀錠的顏色及外觀質量產生興趣,於是出現了紋銀的說法。紋銀這一名稱的產生與銀錠表面的紋理有著直接的關聯,這樣的紋理是銀錠品質上乘的象徵,具有紋理的銀必然是優質的,因此得名。在明代以前,人們認為銀只有金和玉兩種成色,並不存在紋銀,所以也就談不上使用了。到了清代的康熙時期,紋銀這一概念開始發生轉變,它逐漸成為清朝政府規定的一種銀兩標準純度,大約為93.5374%。這意味著每一百兩紋銀中就包含了93.537兩純銀。
清代陜西 白水縣 成全玉 五兩銀錠
雪花銀這個詞用來描述銀白得像雪花,它是人們對高純度銀兩的通俗稱呼。在銀質貨幣中,白銀是最貴重的一種。細絲指的是銀錠表面的微細紋理,只有純度較高的銀錠才會出現這種細紋,這也是英語單詞SYCEE(銀錠)的由來。在銀錠中,有一種叫“鬆”和“足”的花紋。鬆紋和足紋同樣代表著足部的成色。銀質的白銀,用它製作的首飾稱為銀器或銀環。這些銀兩在民間通常被稱為紋銀。銀元的稱法同銅錢一樣,都有“錢”和“文”兩個字。除此之外,徽州的賣田和賣山契活動中也存在著獅頭銀、梅花銀和煎銀等不同的名稱。這類銀錠的特點是,它的面額大,重量輕,有較多的錢與銅或鐵鑄幣相混合,因而成為一種特殊的白銀品種。在民間,對於純度較低的銀兩,人們有多種稱呼,如搖絲、乾絲、畫絲、吹絲和吸絲等。
您的古幣、金幣、銀幣、錢幣、套幣、紙鈔是歷史的見證,而在新北郵幣社,我們深知這些珍貴藏品背後的價值。我們專業且具經驗豐富的團隊致力於尊重歷史,並實現這些藏品的價值。作為新北地區的領先收購專家,我們承諾以最高價格收購您的古幣、金幣、銀幣、錢幣、套幣、紙鈔、龍銀、金元寶、銀元寶、郵幣、古物、書畫等。無論您位於新北還是台北,我們都能提供高價收購服務,為您提供便捷、安全的交易體驗。立即聯絡我們,將您的寶貴藏品轉化為實際的價值!